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曹亮
大眾網(wǎng)記者 魏俊怡 濟南報道
近年來,平陰縣民政局抓住“禮安齊魯試點縣”契機,將生命文化教育與殯葬工作深度融合,依托殯葬服務機構和設施,通過搭建生命文化教育基地,優(yōu)化生命文化教育流程,深入推進我縣殯葬改革,促進了人與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記者了解到,平陰縣民政局依托殯儀館設施,設計建設了全市首處縣級生命文化教育廣場,廣場占地1800平方,分為主題雕塑和展板兩部分。展板內容按照生命的自然歷程,分為生命存在、生命終結和生命傳承三個篇章,圍繞“生命、死亡、殯葬、傳承”四個主題,講述探究生命意蘊、超越生命困頓、走向生命成熟、實現(xiàn)生死關照等12方面內容??v向上,涵蓋了生命個體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中的生存與生活、成長與發(fā)展、欲望與廉潔、文化與傳承。橫向上,涉及了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各個方面,形成了生命文化教育的系統(tǒng)性內容,強調了對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以及對生命價值的探索和實現(xiàn)。
此外,按照服務流程,平陰縣民政局設計了生命文化教育流程。首先是參觀主題廣場,圍繞生終殯葬祭傳六個環(huán)節(jié),了解生命本質和意義,了解殯葬改革和發(fā)展歷史,了解祭祀本質和文化傳承,讓參觀者身、心、靈趨于美好,開啟更加光輝絢麗的人生。其次是參觀火化車間,更直觀地了解遺體火化過程,對死亡有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消除對死亡的恐懼和忌諱,讓參觀者更加理性地看待生命終結。然后是參觀祭奠告別廳,體驗遺體告別、骨灰祭奠等儀式流程,根據(jù)逝者生平總結了6套悼詞模板,讓家人念悼詞,緬懷逝者之責,追憶逝者之德,達到文化傳承的目的。最后是參觀墓園,挖掘和利用公墓教育資源,設置了生態(tài)安葬墓區(qū),介紹壁葬、樹葬、草坪葬等安葬方式,以二十四孝為主題,通過精美石雕,將孝文化展現(xiàn)在觀者眼前。讓參觀者了解歷史、珍惜當下、思考生命,幫助他們更好地面對生命的有限性和不確定性,將優(yōu)秀的價值觀和文化傳承給下一代。
平陰縣民政局殯儀館推進設施建設,館內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實現(xiàn)了“室外園林化、室內賓館化”,為市民提供了優(yōu)雅舒適的辦喪環(huán)境。裝飾中凸顯生命文化元素。告別廳前的玫瑰仙子雕塑,訴說生命如玫瑰般永恒;火化廳的生命文化名言墻,引發(fā)治喪者駐足思索,賦予火化場所文化內涵。殯葬儀式中注重對生命文化的總結與傳承。探索總結了具有平陰文化特色的“殯、葬、祭、傳”新禮儀,編寫了6套悼詞模板,在追悼形式及悼詞、挽幛、挽聯(lián)的內容上突出逝者個性,通過“致悼詞、播哀樂、鞠躬告別”等形式,倡導文明、儉樸、節(jié)約的殯葬新風。為家屬提供守靈場所,家屬焚香、供飯、敬茶、叩首,可以整夜陪伴逝者,加強生死溝通,放慢喪事料理節(jié)奏,彌補親人忽然離世的缺憾。
生命文化教育開展以來,平陰縣民政局成立了志愿宣講隊,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開展系列生命文化教育活動。請進來,結合“政務公開月”“殯儀館公開日”等活動,邀請民政系統(tǒng)黨員干部、全縣紅白理事會骨干、人大代表、政協(xié)委員等參觀。走出去,開展生命文化教育進校園、進社區(qū)、進村居等活動,提升公眾對生命價值的認識,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和人的全面發(fā)展。與縣教體局聯(lián)合,將生命文化教育納入全縣研學路線,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生命文化教育,進一步彰顯殯葬工作的社會責任,促進服務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
初審編輯:胡中喆
責任編輯:曹亮
12月23日,由濟南城市建設集團投資建設的濟南黃河大橋主線、濟南黃河齊魯大橋迎來通車“滿月”的日子。濟南黃河齊魯大橋為西城居民提供了更多跨河出行方案。濟南黃河大橋新橋與二環(huán)東高架路、零點立交相連,成為連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qū)與老城區(qū)的南北向主干道,設[詳細]
12月23日,記者在濟南老商埠的中山公園北門西側看到,11月中旬開工建設的濟南開埠博物館進展迅速。目前建筑主體已經(jīng)建成,屋頂?shù)募t瓦和外墻紅色瓷磚鋪裝到位,外層的施工防塵網(wǎng)逐步拆除,整個建筑的外貌已經(jīng)初步顯現(xiàn)。東鄰的中山公園老北門也同時進行裝修改造[詳細]
近日,有網(wǎng)友發(fā)文表示 濟南市歷下區(qū)南門大街1號,正在建設當中的山東韓美林藝術中心建筑外墻上正在安裝“濟南劇院”的字樣。相關消息引發(fā)市民熱議,“濟南劇院要回歸了?”對此,記者作了探訪。12月23日,記者在項目施工現(xiàn)場看到,幾臺吊車及機械設備正在作業(yè),工人們正[詳細]
12月24日,在趵突泉畔濯纓池中,一位面容婉約溫柔,裝扮清新脫俗的“女子”乘坐一只小舟,“躍然于水上”。據(jù)悉,該燈組為即將亮相濟南第44屆趵突泉迎春花燈會的“如夢令”燈組。第44屆趵突泉迎春花燈會制作執(zhí)行人員何遠盛介紹,“如夢令”燈組長12米、高5米,元素包涵[詳細]
山東省第一條跨黃河有軌電車路線加速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tài)廊道延綿800余公里,濟南規(guī)劃跨黃橋隧將達到34處……濟南都市圈上升為國家級戰(zhàn)略,在黃河流域生態(tài)保護和高質量發(fā)展重大國家戰(zhàn)略實施5年來,圈內以“河”為媒,跨河興業(yè),持續(xù)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做好基礎建設[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