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審編輯:
責任編輯:劉大帥
中國國家圖書館縮微膠片工作室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副主任王浩,2003年大學畢業(yè)時,覺得自己進了一個很“冷門”的地方。人類都進入數字時代了,怎么還在拍老古董的縮微膠片?在本就安靜的國家圖書館工作區(qū)域,縮微膠片的工作室和庫房更是沒有“人氣”,陪伴他的只有不斷傳來的“咔嚓”的拍攝聲。后來,王浩知道,這一拍,讓古籍又“活”了至少500年。
說到縮微拍攝,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諜戰(zhàn)片”。沒錯,世界上最早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縮微拍攝,是由法國人達格朗發(fā)起。在1870年普法戰(zhàn)爭中,他成功地利用縮微技術傳遞了11.5萬封信件情報。后來,縮微品才廣泛地應用于圖書檔案領域。
不久前,國圖首次揭開神秘的文獻縮微工作面紗,舉辦“縮微開放日”活動。在帶領觀眾參觀時,“每一代縮微膠片的生命是500年,每復制一代又能使其生命繼續(xù)延續(xù)500年”,王浩對自己的工作有一點自豪。
在圖書檔案領域,縮微膠片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紙質品易損難存,尤其是中國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傳世典籍數目龐大,不能受到任何損毀;報紙是最難存的文獻之一,很多原件在20世紀80年代已經嚴重損毀——用縮微膠片拍下來,不僅能保存文獻,還能讓讀者在不傷害原件的情況下使用文獻。
然而你也許要問,都進入數字時代了,數字資源不是更好——轉化高效、不占地方、使用方便……相比之下,縮微膠片還需要工作人員一頁一頁地拍攝,一卷一卷地保存在庫房,使用時還得在儀器上、或者印出來才能看。但事實上,數字資源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
王浩說:“計算機病毒、物理傷害、黑客入侵、硬件限制……都會給數字資源帶來不可逆轉的損失。而且對數字資源的修改很容易,保持原貌也是一個大問題。”相比之下,縮微膠片最大的好處就是“靠譜”:拍什么就是什么,高度還原,真實可靠,穩(wěn)定性強,甚至在法律上等效原件,“是可以作為呈堂證供的”。
縮微膠片是一種較為穩(wěn)定的介質:在2008年“5·12地震”中,位于四川綿竹漢旺鎮(zhèn)的東汽檔案情報大樓遭受嚴重損壞,樓中保存的工程檔案和圖紙等資料,紙質版被水浸泡,數字版也一時無法使用,只有縮微膠片在此時為災后重建提供了重要依據。
“即便一切歲月靜好,數字資源的保存載體,例如CD光盤,保存時間也不過20年。數字資源一般每過幾年就要做一次遷移,不僅成本大,也可能造成數據損失。你想,個人換個電腦,把資料轉存一遍都很麻煩,何況是圖書館海量的文獻數據。而且,隨著計算機系統(tǒng)不斷更新,有些格式的文件在未來存在無法讀取和識別的風險。縮微膠片就沒有這個問題,一拍可存500年!蓖鹾普f。
追溯中國的縮微拍攝史,早在1948年,“國立北平圖書館”購入一套美國產的縮微攝影設備;1957年和1979年,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法國巴黎圖書館分別與北京圖書館(國家圖書館前身)交換了館藏敦煌寫本和遺書的縮微膠片。1982年,著名學者任繼愈在山東曲阜查閱孔府檔案時,發(fā)現損毀嚴重,保存情況堪憂,于是致信中央,由此拉開新中國以縮微技術進行文獻保護的序幕;1985年,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復制中心成立,進入穩(wěn)定發(fā)展時期。
“在2000年左右,縮微技術遇到低谷,大家都把人力物力和注意力放到了數字化上,但這幾年又回來了!蓖鹾普f,截至目前,全國共有包括國家圖書館在內的縮微拍攝成員館23家。各成員館拍攝和制作的膠片,“一拍”只有幾厘米,累計起來卻已經長達數千公里,涵蓋了古籍,民國書、報刊等領域,共搶救拍攝各類珍貴文獻總計189478種、7650萬拍。
如今,縮微技術和數字技術之間常有“互動”,主要有兩條技術路線:一條是“紙質文獻-縮微膠片-數字化”,另一條是“紙質文獻-數字化-縮微膠片”?s微膠片的目的是保存,數字化則更方便使用。從2012年開始,國圖正式開始把數字資源轉成縮微膠片。
王浩介紹,國圖2016年正式開通運行的“中華古籍資源庫”,目前在線發(fā)布的數字資源總量超過2萬余部、1000余萬葉,其中三分之二的資源是由縮微膠片轉換而來,“不僅速度快、成本低,最關鍵的是,不用動原件——只要有縮微膠片,就無需用原件做數字化了”。
文獻縮微工作是一件艱苦的工作,要經年累月地與古籍、民國圖書上的灰塵、螨蟲親密接觸,要不分寒暑地在恒溫恒濕的縮微膠片庫房中穿梭,要不論陰晴地長時間待在密不透風的拍照暗室中,要日復一日地與各種藥液、數據、參數深度交流……但在這枯燥的“咔嚓”聲中,歷史得以延續(x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
省會濟南的外賣單量全省排第二,郊區(qū)的夜宵單量增速超越核心城區(qū),城郊的消費地位越來越重要……餓了么口碑14日發(fā)布的《2019年山東本地生活年度消費報告》,公布了山東包括濟南的外賣大數據。[詳細]
1月14日,2020濟南迎春民俗文化節(jié)圓滿落幕。1月10日至14日,2020濟南迎春民俗文化節(jié)在泉城廣場舉辦。其間,熱鬧祥和的民俗文化展、琳瑯滿目的特色農產品、正宗地道的湘西特產等悉數亮相,吃喝玩樂游全覆蓋,春節(jié)年貨一站購齊。[詳細]
在14日上午召開的市中區(qū)第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市中區(qū)代區(qū)長翟立波表示,2020年市中區(qū)將推行12類共100條具體惠民措施,涉及教育、道路工程、健康及養(yǎng)老等多方面。其中,該區(qū)將繼續(xù)施行市容整治工程,打造共青團路、臥龍路、二七南路、玉函小區(qū)南路等12條花[詳細]
根據濟南市氣象臺1月14日16時00分發(fā)布的天氣預報來看,14日夜間到15日白天晴轉多云,南風2~3級,最低氣溫濟陽區(qū)、商河縣、南山區(qū)-9℃左右,市區(qū)及其它區(qū)縣5℃左右,最高氣溫4℃左右。[詳細]
今天上午,濟南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暨服務駐濟高校院所行動啟動儀式在科金大廈舉行。本次啟動儀式由市科技局主辦,山東省技術成果交易中心(濟南)、濟南科技創(chuàng)新促進中心、濟南科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具體承辦。[詳細]
1月14日下午,濟南市財政局和多家駐濟銀行參加電視問政錄制。在問政節(jié)目現場,濟南市財政局黨組副書記林軍介紹,2020年,濟南預測再為老樓加裝300部電梯,已預留了6000萬元財政資金。[詳細]